皮肤角质层的定义与生物学结构详解
来源: | 作者:美肌学塾 | 发布时间: 2019-07-12 | 4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之前我们在讲解皮肤基础结构层之表皮层中提到角质层使皮肤的最外层,也是大家一般所说的皮肤屏障,这一章节将详细讲解角质层的定义。

正确地了解角质层的组织学与生物学,有助于日常皮肤美容护理,针对自己个人皮肤问题自己可以挑选适合的化妆品。



1、角质层是什么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是表皮的最外层,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由5~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的角质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

角质细胞埋于细胞间质,20世纪70年代Peter Elias教授形象地将这种结构特点比喻为“砖墙结构”,角质层完整的结构对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2、角质层是如何形成的


上面提到角质层是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角质层的角质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分化的终点。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从基底层活跃分裂和快速增殖,经过28天左右(新陈代谢周期)经过几种形态和生理的变化向上移行到角质层, 
最终在角质层形成富含角蛋白的无核角质细胞,变成污垢脱落。 

3、角质层的作用


角质层是皮肤最外层,直接与外界接触,其完整、健康的结构对维护皮肤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角质层还是皮肤吸收外界物质的主要部位,占皮肤全部吸收能力的90%,的完整性还影响到皮肤对护肤品、药物的吸收。

屏障功能缺损的患者对药物透皮吸收增强,如:湿疹皮损对药物的渗透性是正常皮肤的3~5倍。

由于角质层间隙以脂质为主,所以角质层主要吸收的是脂溶性物质,因此,脂溶性化妆品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角质层与皮肤锁水关系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为10%~20%,如果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脱屑。

因此,保持良好的皮肤屏障功能,防止水分丢失是角质层的重要功能,对皮肤健康及美观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角质层保持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cm2),当角质层受到破坏时,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将增加,如果角质层全层剥脱,水分经皮肤外渗可增加30倍。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零点以下时,水分会从皮肤表面蒸发直到角质层表面与外周环境形成新的平衡为止。

温度降低时角质层的水分含量也降低,所以寒冷、干燥的天气皮肤容易开裂。如果细胞膜受损(摩擦、过度使用去污剂或脂溶剂),即使在良好的环境下水分也可以从细胞中丧失。

此外,影响角质层的皮肤疾患,如银屑病、湿疹及异位性皮炎等,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皮损处水分弥散加速,皮肤更加干燥。

角质层还对外界紫外线、微生物及理化因素等具有防御作用。

角质层的厚薄直接影响皮肤的外观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人面部有的地方看起来明亮,而有的则显得暗淡,是因为光线在厚薄不一的皮肤中散射后,表皮颜色会出现变化。

如光滑含水较多的角质层有规则的反射可使皮肤明亮而光泽,而干燥、有鳞屑的角质层以非镜面反射的形式反射光线,使皮肤灰暗,因此角质层过厚,皮肤会显得粗糙、黯淡无光。


角质层过薄,如过度“去死皮”、“换肤”等,皮肤的防御功能减弱,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而出现皮肤问题。

如皮肤潮红、毛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甚至引起某些皮肤疾病。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