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皮肤特点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人体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皮脂腺分泌旺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活跃,真皮胶原纤维也开始增多,并由细弱变为致密。
因此,由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旺盛,开始出站痤疮、粉刺、毛囊炎等皮肤病。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皮肤护理主要是加强皮肤的清洁、控油及保湿和防晒。
1.性激素受体与皮肤
所有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都是通过与细胞核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对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雌激素的主要受体在表皮、血管、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和外毛根鞘都有较高的表达,而雌激素的经典受体及雄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稍弱。
在脂肪组织中,激素受体的表达与部位有关,已知在皮下脂肪组织中,ER-β高表达。这些均表明,类固醇激素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皮肤发挥其功能、附属器的发育、脂肪的分布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性腺均可分泌睾酮。女性体内的大部分睾酮在卵巢内被转化为雌二醇。无论男女,肾上腺素均可将胆固醇的代谢产物——脱氢表雄酮转化为雄烯二酮,后两者均具有弱于雄性激素的活性。
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就在芳香酶的作用下被外周的靶器官转化为雄激素或雌激素。除性腺外,表达芳香酶的组织还有骨、大脑、血管、胎儿肝脏、胎盘、脂肪组织和皮肤。
女性体内的雄激素,20%由卵泡内膜细胞产生,25%由肾上腺皮质生成,50%是在肝内由卵巢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身物质——雄烯二酮以及脱氢表雄酮等转变而来。
2.性激素与痤疮
在青少年时期,痤疮(青春痘)的发生率高达75%。皮脂腺上既表达雌激素受体又表达雄激素受体。这两种激素对皮脂腺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青春期,雄激素水平迅速升高,刺激皮脂腺的生长及皮脂的过度分泌。皮脂过多导致毛囊漏斗部脱落的上皮细胞团更加黏着,不易排除从而形成粉刺。
皮脂是痤疮丙酸杆菌的营养来源,在皮脂丰富的环境里,这些细菌得以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能够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自由脂肪酸,从而刺激形成炎症。局部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细菌,释放炎性介质进而增强炎症反应。
青少年皮肤的护理
油性皮肤要用强效的控油产品。建议使用油性皮肤专用的洗面产品,如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泡沫洗面奶。含有磨砂颗粒的洗面产品有助于清除粉刺,可以定期使用。
爽肤水非常适于油性皮肤使用。如需使用保湿产品,建议使用乳液、凝胶等剂型,而不是较油腻的霜膏类护肤品。
防晒霜常常为油溶剂型,会加重皮肤的油腻程度,可以在涂完防晒霜后外涂一层粉剂,能减轻油腻感。
如果在粉刺的基础上出现炎性丘疹、脓头、囊肿或脓肿,则需外涂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水杨酸或其他消炎成分的药物,严重时还需要系统治疗。
饮食上,尽量避免油脂含量高、热量高、糖分高、的食品,限制奶制品的摄入,含维生素A较高的食物具有控制油脂分泌的功效,如胡萝卜、杏干、蛋黄、动物肝脏、芒果、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