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肌讲堂
手工爱好
健康管理
母婴儿童
其他
影响黑色素代谢的因素
来源:
|
作者:
美肌学塾
|
发布时间:
2019-12-17
|
32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日晒:
紫外线是对黑素代谢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
紫外线照射可以使黑素细胞内与黑素合成相关的蛋白激酶活性增加,使黑素细胞对黑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反应性增加,使维生素D3增加,从而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引起黑素合成增加。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产生炎症反应,花生四烯酸(AA)、前列腺素(PG)、白三烯(LT),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1(IL-1)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炎症因子增加,导致黑素合成增加。
紫外线照射还可以诱导皮肤的活性氧族,使体内氧自由基增多,表皮内巯基(—
SH)氧化,—SH消耗增加,使黑素生成增加。
同时,紫外线还可使表皮内的黑素小体迅速重新分布,将黑素集中到日晒部位,引起色素沉着。因此,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时,应将防晒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2)
内分泌和神经因素:
内分泌、神经因素对黑素代谢的调节较为复杂,有许多环节尚未完全清楚,比较肯定的因素有:
01、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垂体MSH与黑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水平上升,从而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生成增加。MSH常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交感神经的影响。
02、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一般情况下,可抑制垂体MSH的分泌,但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反过来又可以刺激垂体MSH的分泌。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中,早期可在医师处方中适当使用软性糖皮质激素,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MSH增强,使黑素生成增多。
03、
性激素:
雌激素可以增强酪氨酸酶的氧化作用,使黑素增加。适当增加雄激素可能有利于黑素生成的减少。
04、
甲状腺激素:
可促进酪氨酸即黑素的氧化过程,在经过常规治疗的色素增加性疾病效果不佳时,要注意检查甲状腺的功能,治疗甲状腺疾病。
05、
神经因素: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激活垂体MSH分泌,使黑素生成增多,交感神经可使黑素生成减少。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中,应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避免副交感神经兴奋。
(3)
维生素及氨基酸:
某些维生素增多能使黑素生成增加,如符合维生素B、泛酸、叶酸参与了黑素形成,其含量增多,可引起黑素沉着。
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中,应该避免口服B族维生素,而在色素减少性疾病,如白癜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B族维生素。
还有一些维生素的增加则能使黑素生成减少,如维生素C为还原剂、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两者均可抑制黑素生成。
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中,可以使用维生素C及微生物E,而在色素减少性疾病,如白癜风的治疗中应该避免使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
氨基酸中的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参与了黑素的形成,使黑素增加。因此,在色素减少性疾病,如白癜风治疗中可以使用该类氨基酸。
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为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的结合剂,其含量增多,可减少黑素生成。在祛斑美容治疗中,可使用谷胱甘肽、半胱氨酸。
(4)细胞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内皮素(ET)及白三烯(LT)等均能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促进其增殖并合成黑素。
IL-6、TNF能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过程中,应减少使用含BFGF、SCF、ET的美容产品,可考虑使用含有IL-6、TNF的美容产品,ET的拮抗剂也可作为祛斑药物之一。
(5)微量元素:
影响黑素代谢的主要微量元素是铜、锌离子,他们在黑素合成中起辅助作用,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形成黑素的能力与铜离子数量成正比。
因此,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是,尽量减少铜离子的活性。而在治疗色素减退性疾病时,需要增加铜离子的含量。
(6)微生态失衡:
褐斑患者的皮肤表面的暂住菌,如棒状菌及产色素微球菌明显增加,尤其是产生褐色、橘黄色的微球菌显著增加。
且温度升高时这些细菌产生的色素会明显增多,这可能是黄褐斑在春夏季颜色明显加深,而冬季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的原因。
(7)疾病和创伤:
炎症反应及皮肤受创可使表皮内硫羟基减少,黑素生成增加。
炎症过程中细胞产生的内皮素、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促进黑素细胞合成。
因此,痤疮等炎症性皮肤病治疗后,皮肤磨削术后、激光治疗后都可能产生炎症后的色素沉着,需加强疾病的治疗及术后的色素沉着的治疗。
由于内分泌疾病科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亢进从而导致色素代谢异常,卵巢囊肿等生殖道疾病也会使肤色异常,对于色素沉着疾病需考虑是否伴有内分泌疾病及排除生殖系统的疾病。
(8)光敏性食物或药物:
某些光敏食物可增加皮肤对日光的敏感性,诱发黑素合成增加,如菠菜、木耳、香菇、芹菜、胡萝卜、荠菜、柠檬、无花果等。
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磺胺类及衍生物、口服降糖药、镇静及催眠二甲胺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异丙嗪等)、利尿药、某些组胺类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四环素、灰黄霉素等)、安定类(利眠灵)、某些重要(荆芥、防风、沙参、独活、白鲜皮、白芷、补骨脂、芸香等)。
因此,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应尽量避免这些食物及药物。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