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出血量多或少的原因和经血中出现的疾病的信号
来源: | 作者:健康管理 | 发布时间: 2020-03-19 | 4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月经是将不需要的子宫内膜排出体外,并形成新的子宫内膜的重要生理功能。通过确认生理期排出的经血的状态,也可以帮助身体管理。

这里将介绍关于经血异常的要点,以及异常情况下可能潜藏的疾病。


[目录]
生理期和生理期的经血量
经血量非常多或者非常少,不正常出血量的原因
因经血异常而出现的疾病信号

生理期和生理期的经血量

女性的身体通常在25日到38日的生理周期内就能调整好可以妊娠的状态。

生理周期分为四个时期:月经结束形成卵泡及子宫内膜一点点变厚的增殖期(卵泡期)、雌激素增加及卵巢进行排卵的排卵期、子宫内膜变得容易着床的状态的分泌期(卵巢期),以及生理期间的月经期。经血被排出是在月经期的生理期间。

如果没有发生着床,黄体就会变小并停止分泌黄体荷尔蒙。然后,不必要有子宫内膜脱落,与血液一起被排出体外,这是生理(月经)。

这个时候被排出的血液被称为经血。经血的排出一般持续3~7天时间。

月经期间,大约会排出20 ~ 180ml(平均50 ~ 60ml)经血。

经血过多或过少的不正当出血的原因

如上所述,一般的经期持续3天到7天,经血的排出量约为20 ~ 180ml。比这个量多或少的极有可能是月经不调。

生理期时间过长的月经,经血量过多的月经

月经持续时间在8天以上的情况称为月经过长。另外,如果经血排出量过多,则有月经过多的嫌疑。

如果少量的断断续续地出血持续很长时间,可以认为是荷尔蒙平衡紊乱的原因。另外,也有黄体机能不全,无排卵的可能性。

如果出血量大,出血时间长,有可能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如果这样的症状持续下去,就需要注意了。

生理期短的月经过短,经血量少的月经过少

月经持续时间在2天以内的,就是月经过短。另外,经血排出量极少的情况下(少量附着在卫生巾表面的程度),是月经过少。

这样的症状在女性荷尔蒙分泌少,子宫内膜不厚的情况下,或者子宫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另外,也有可能隐藏着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无排卵月经等疾病,请不要置之不理。

因经血异常而出现的疾病信号

除了生理期时长和经血量以外,经血的状态也能反应身体的变化。经血与平时不同,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正常的经血是红色~暗红色的,不管哪个都是很干爽的。

但是,如果子宫内膜太厚,分解子宫内膜块的酶的量不足,不能溶解的东西变成肝状的血凝块的血液并被排出来。

由于主要原因是女性荷尔蒙的分泌量比平时多,这种现象在20 ~ 30岁的成熟女性中很常见。

偶尔能看到血块的话,也不用太担心了。

但是,如果频繁地看到血凝块,在反复的生理期,经血量慢慢变多,痛经也加重的话,就需要注意了。

有可能隐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


月经时容易出现血块的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指子宫内长瘤状良性肿瘤的疾病。肿瘤的数量因人而异。根据肌瘤的位置,经血的量增加,容易出现像肝状的血凝块状。

肌瘤压迫其他的内脏器官的话,会引起下腹部痛和腰痛,便秘和频尿,尿难出的状态等。同时,也有导致不孕和流产的可能性。


变成不孕的原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和它相似的组织在子宫(子宫腔和子宫肌层)以外的地方也会增殖,并在生理的时脱落的疾病。

子宫以外生成的内膜即使脱落也无法被排出体外。

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炎症,与其他部位粘连,每次来例假的时候都带来疼痛。

疼痛有继发性逐渐加重的倾向。

另外,也有导致月经过多和不孕的情况。


像这样,月经期排出的经血量和状态,与身体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是一点点,如果感觉到与平常的生理期不同的情况,或你担心有问题,建议提前咨询专业的医师。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