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肌讲堂
手工爱好
健康管理
母婴儿童
其他
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来源:
|
作者:
美肌学塾
|
发布时间:
2019-09-26
|
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1、机械屏障
表皮角质层致密而柔韧,对一定程度的摩擦、挤压等有防护能力,并能迅速恢复正常状态。经常摩擦和压迫的部位,如手掌、足趾等处,角质层增厚,甚至形成胼胝,以增强对机械性刺激的耐受性。此外,完整的角质层维持皮肤表皮张力,若将角质层全部去除,则表皮张力明显降低。
2、电屏障
皮肤是电的不良导体,它对低电压低电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角质层因含水量少,电阻大,是皮肤屏障的主要所在。电阻值受皮肤部位、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精神状态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和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及其表面湿度相关,电阻值的高低和水分的多少成正比,即干燥时皮肤电阻值比潮湿时大,导电性低。
3、紫外线屏障
皮肤组织吸收光有明显的选择性,如角质层内的角质细胞能吸收大量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180~280mm),棘层的棘细胞和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则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为320~400mm)。
4、化学屏障
皮肤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防护化学性刺激的最主要结构。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丰富的胞质角蛋白及细胞间酸性糖胺聚糖,都对化学物质有屏障作用。
正常皮肤偏酸性,PH为5.5~7.0,最低可到4.0,对碱性物质可起缓冲作用,被称为碱中和作用。而头部、前额及腹部沟处偏碱性,对PH值在4.2~6.0范围内的酸性也有相当的缓冲能力,被称为酸中和作用。但是这些缓冲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在使用皮肤外用制剂和护肤品时尽量选择中性或偏酸性产品。
5、抗微生物屏障
在人体皮肤上寄生着许多微生物,他们主要寄生在角质层的表浅处、毛囊皮脂腺的漏斗部、汗管口及表皮脂质膜内。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致病菌,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皮肤有多方面的防御能力。
致密的角质层和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桥粒结构相互镶嵌排列,能机械地防止直径200mm的细菌及直径100nm的病毒等一些微生物侵入;其次,皮肤表面偏酸性不利于寄生菌生长;此外,皮表某些游离脂肪酸对寄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皮肤干燥和脱屑对寄生菌的生长也有影响。
另一方面,角质层还是皮肤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角质形成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特异性结合环境中的病原体,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多种抗菌肽及化学趋化剂的产生,其中主要包括β防御素和抗菌肽,从而起到抵抗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
6、保湿屏障
人体皮肤中的天然保湿系统主要由水、脂类、天然保湿因子组成。成人通过皮肤而丢失的水分每天为240~480ml(不显性发汗),但如将角质层去掉,水分的丧失比不显性出汗时增加10倍或以上。
脂类呈层状填充于角质层细胞之间,主要作用是形成水屏障,方式水分丢失。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脂质包括神经鞘脂、游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当各种原因所致脂肪类缺乏时,其水屏障作用减弱,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就会增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
7、渗透屏障
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除了汗腺、皮脂腺分泌和排泄,角质层水分蒸发及脱屑外,一般营养物质及电解质等都不能透过皮肤角质层。
角质层的这样半透膜特性起着很好的屏障作用,可以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