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层的组成②——细胞间脂
来源: | 作者:美肌学塾 | 发布时间: 2019-09-29 | 495 次浏览 | 分享到:
表皮的角质层主要有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组成,其中角质层细胞间质主要由脂质(也成为细胞间脂质)构成,并含有少量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 )。

什么是细胞间脂质?

来源于颗粒层、棘层角质形成细胞板层小体合成的脂质以胞吐作用释放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以共价键结合角质层,称为结构脂质。

结构脂质主要成分是神经酰胺(50%)、游离脂肪酸(10%~20%)和胆固醇(25%)。

在基底层向角质层的分化过程中,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与胆固醇则随着角化过程逐渐增多,并以最佳摩尔比率3:1:1分布于整个角质层细胞间质。

这些脂质具有亲水极和亲脂极,在角质细胞间和周边自动排列成双分子层,形成防止水和大多数物质进出表皮时所必经的通透性和机械性屏障。

这样的屏障不仅防止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还能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有助于机体内稳态的维持。

神经酰胺是角质层主要的结构脂质,其分子结构具有两条长链烷基,一个酰胺基团和两个羟基基团,这些基团使神经酰胺分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这种性质对其在表皮角质层中保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酰胺与角质层细胞膜表面蛋白质通过酯键连接起到粘合细胞的作用,表皮角质层中神经酰胺含量减少会使角化细胞间粘着力下降,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呈鳞片状。

结构脂质的异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大,不仅仅降低皮肤的储水保湿功能,也直接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调节,影响正常角质层的形成。

许多皮肤病往往会引起角质层脂质比率的变化,不同的皮肤病脂质的成分减少不同。

如特应性皮炎、湿疹和敏感性皮肤等以神经酰胺含量下降为主;银屑病和尿布皮炎以游离脂肪酸减少为主;皮肤老化或光老化以胆固醇减少为主。

提示不同的疾病在进行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时应添加不同的结构脂质成分。

结构脂质与皮肤屏障功能密切相关,当各种原因导致细胞间脂质缺乏时,皮肤屏障作用减弱,经表皮水分流失增多,皮肤变得干燥。

此外,结构脂质主要来源于角质层上层细胞核,所以其还参与了表皮分化、角质层细胞间粘连及脱屑等生理过程。

天然保湿因子(NMF)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天然保湿因子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

包括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盐、尿素、胺、尿酸、葡萄糖、柠檬酸盐、钠、钾、钙、镁、磷酸盐、氯、糖、有机酸、肽类及其他未知的物质。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