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肌讲堂
手工爱好
健康管理
母婴儿童
其他
影响汗腺分泌的因素
来源:
|
作者:
美肌学塾
|
发布时间:
2019-10-04
|
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和情绪。外界环境温度低于31度时,出汗不可见,称为非显性出汗;温度高于31℃时的出汗则为显性出汗当情绪紧张时、温度上升时可见大量排汗,此时为显性出汗。
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外分泌腺部,乙酰胆碱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迅速增强,即产生精神性出汗。
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其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
在口腔黏膜、舌背等处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及特殊的味觉感受器,通过咀嚼时食物的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口周、鼻、面、颈、上胸,甚至全身的反射性出汗,尤其是在吃了诸如“麻辣烫”这类的辛辣热烫刺激食物后更为明显,这种出汗称为味觉性出汗。
汗液的功能:汗液的排泄可起到散热降温、湿润皮肤、排泄代谢产物(代替部分肾脏功能)等作用,同时是皮脂膜的主要成分。
人的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体温的发生是体内糖和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的过程,体温的发散主要是通过皮肤血液的增减及皮肤和肺的散热调节两种方式来进行,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恒定。
皮肤散热占总散热量的90%,其散热方式有四种: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辐射、对流、传导散热效果较为明显;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散热方式停止作用,此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形式,即温热性出汗。蒸发1ml汗液可带走585cal的热量。
汗液可补充角质层的水分散失,以保持角质层的正常含水量,使皮肤柔软、光滑、湿润。汗液参与表皮皮脂膜的形成,与皮脂及来源于表皮的脂质互相乳化共同构成皮肤表面的一层脂膜,对皮肤起保护作用。
汗液分泌时比重为1.001~1.006,正常为低渗,PH值一般为4.5~5.5之间,呈弱酸性,使皮肤表面酸化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然,汗液成分的过多堆积会直接腐蚀皮肤、破坏皮肤的组织细胞,导致皮肤老化。
人体皮肤的200多万外分泌腺可视为特殊形式的肾脏,在排泄废物和保持电解质及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分泌腺汗液含水分99.0%~99.5%,固体0.5%~1.0%,从多到少依次为:钠、氯、钾、尿素、蛋白质、脂质、氨基酸、钙、磷和铁,无机盐和有机盐各占一半。
出汗速度快时,汗液内钠、氯浓度上升,所以,大量出汗时钠的丢失明显增加。
顶浆分泌腺主要由肾上腺能神经控制,乙酰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较低。
顶浆分泌腺的分泌物也包括液体和固体两种成分,前者主要是水分,后者包括铁、脂质、荧光物质等。
分泌物黏稠无色,原本不具气味,但在与皮肤上的细菌接触后,便带着细菌的特殊气味,形成个人特有的体味。
因它直接开口于毛囊出,部分人在汗液排出后经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的分解,产生六碳至十碳的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和硫化物,故带有明显的臭味,发生在腋窝处为“腋臭”。
极少数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还带有有色物质,使汗液呈黄色、褐色、棕黑色,甚至红色,成为“色汗症”。
※关于本网站内的全部内容、信息,我们尽可能刊登正确的信息,但不一定保证其完全地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最新性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因本网站内的信息所遭受的任何损失都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